大凡察病患之舌,沿边缺陷如锯齿伤寒验口中干湿,可以定其症之表里轻重,然验口更当验唇。如直宽士粟《六经析义》即云尔,实亦太过。
然表里之有异经,冷热之有异证,或因他病而后发,或致他病之续生,又不可以不通其变。若有汗而烦,脉洪而数,口渴消水,此阳明里症烦躁也,白虎汤。
一名热厥,是阳气郁内,不能四布于外也,以祛里热为主。反汗出,则是里热太过,故咽中痛,喉中痹。
有肺经伏热而气隔者,有痰水在上而气隔者,大概以茯苓、半夏、枳壳、桔梗为治法。若汗出太多,津液消耗,时或恶寒,时或身痛,脉细而数,似表症实非表症,此是阴虚生内热,宜养阴生津液,亦忌发表。
呕属上焦病,即有阳明里症,亦不可攻下。本欲削去,姑存,以待肥白多湿之人,减而用之,中病则已,不可过。
食在上脘,胸满多痰,宜吐之,华佗云∶伤寒三四日,邪在胸中,宜吐之。少阴病咽中痛,半夏散及汤主之。